类风湿关节炎抗原的研究进展
发布时间: 2007-10-15108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年2月第8卷第2期Chin J Rheumatol, February 2004, Vol 8, No.2
类风湿关节炎抗原的研究进展
李茹 栗占国
类风湿关节炎( rheumatoid arthritis,RA)是一种抗原驱动及T细胞介导的全身性自身疫病。近年来,有关RA抗原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。研究者采用不同方法相继发现了多种可能与RA发病相关的抗原,并通过试验证明,这些抗原在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导、炎症的发生及发展等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本文就主要的RA抗原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。
1 内源性抗原
1.1 关节来源的抗原
临床研究发展,RA患者血清中HCgp-39与白细胞介素(IL)-6、C反应蛋白(CRP)呈正相关。HCgp-39水平增高提示病情活动,关节病变程度较重[2]。因此,HCgp-39可能是RA临床评价的有用指标。目前,可溶性HLA-DRB1*0401与HCgp-39肽段融合形成的复合体治疗RA已取得初步疗效。
P68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64%,特异性为99%,可见于RF阴性RA患者。因此,P68抗体可能为RA的血清标志之一。此外,BiP可抵制CIA及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,对RA的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了思路。
1.2 非关节来源的抗原
钙蛋白酶抑素不同抗原结构域特异的自身抗体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0%-45.5%,但因病例数尚少,其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。其中,针对钙蛋白酶抑素C端27位氨基酸表位的抗体(ACAST-C27)可见于血清阴性的早期RA,可能对于RA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[7]。
Schaller等报道,GPI抗体可见于64%RA患者,明显高于正常对照(3%)。但近来有试验显示,RA、SS及SLE患者血清GPI抗体阳性率无差别,因此,有人认为,GPI可能非RA特异性抗原成分。这一抗原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。
RA滑膜组织间质中脱亚氨基的纤维素α和β链与AFA存在交叉反应,并可能通过局部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导致关节炎症的进展。
现已证明,聚丝蛋白第306-324位氨基酸(SHQESTRCRSRGRSGRSGS)中精氨酸(R)残基的瓜氨酸化提供了RA患者AFA识别的主要表位,其中心位置的瓜氨酸残基在RA对聚丝蛋白的识别过程至关重要[10]。根据这一主要表位合成的环瓜氨酸短肽(CCP)的抗体检测已用于RA临床,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,对RA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十分有益。
1.3 其他
目前,已经证明,HLA-DR1/4片段存在QK/RRAA共同表位,可能通过HLA-DQ分子提呈给T细胞诱导自身免疫。其他抗原,如gp130、A2hnRNP、变性IgG、卵泡抑素相关蛋白(FRP)、Sa抗原等均可能与RA发生或病情活动有关。
2 外源性抗原
各种主要抗原的来源、致病机制及与临床的关系见表1,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这些抗原是导致RA的活动因素。
表1 RA抗原的来源、致病机制及与临床的关系
抗原 |
主要来源 |
致病机制 |
与临床的关系 |
HCgp-39(YKL-40) |
软骨基质 |
炎性细胞释放增加,参与组织重建、基质降解 |
与RA活动度有关 |
Aggrecan |
同上 |
激活T细胞及抗体反应 |
不明确 |
CII |
同上 |
分子模拟、模糊识别 |
与RA活动及侵袭性有关 |
P205 |
滑膜细胞 |
与IgG重链恒定区RF结合部位同源,诱导RF产生,刺激T细胞扩增[14] |
不明确 |
Osteopontin |
骨、软骨、滑膜 |
促进细胞黏附、迁移、血管生成及软骨凋亡和骨重建 |
可能与疾病活动有关 |
P68 |
胞质、内质网 |
结合免疫球蛋白,促进吞噬,激活T细胞 |
抗体阳性率64%,特异性99%,可见于RF阴性RA |
Calpastatin |
胞质、胞核 |
对Calpain的抑制减弱,蛋白降解增加 |
针对不同结构域的抗体阳性率、特异性报道不一,可见于早期RA |
GPI |
胞质 |
关节表面免疫复合物沉积,补体激活,介导炎细胞迁移 |
抗体阳性率64% |
FRP |
胞核 |
FRP减少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前列腺素E2的产生。FRP抗体阻断FRP活性促进关节病变进展。主要抗原表位LKFVEQNE序列可见于大肠杆菌、EBV等,通过分子模拟参与致病[15] |
与病情活动有关 |
A2hnRNP |
胞核 |
剪接体结构,分子模拟,决定基扩展 |
抗体阳性率33.6%,见于早期RA |
Gp130 |
IL-6靶向细胞表面 |
即IL-6受体β链,可溶性gp130抗体促进IL-6活性,受体点突变可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[16] |
与病情活动有关 |
HLA-DR4/1片段 |
APC表面 |
含QK/RRAA,分子模拟和模糊识别 |
RA易感基因,与骨质破坏、抗体滴度有关RA早期诊断指标 |
Filaggrin |
上皮角质细胞透明颗粒 |
脱亚氨基修饰后诱导T、B细胞免疫 |
RA早期诊断指标 |
变性IgG |
血清、滑液 |
免疫复合物沉积、激活补体 |
RF见于约80%RA患者、与疾病活动有关 |
Sa抗原 |
胎盘、脾、滑膜血管翳 |
Sa抗原的波形蛋白结构瓜氨酸化后通过Calpain途径诱导凋亡 |
早期RA诊断,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|
HSP60 |
细菌 |
高度保守,分子模拟 |
不明确 |
Gp110 |
EBV |
含QKRAA表位,分子模拟 |
不明确 |
VP-1/NS-1 |
细小病毒B19 |
激活T、B细胞 |
不明确 |
MAM |
结核杆菌 |
超抗原,多克隆T细胞激活 |
不明确 |
2.1 细菌及病毒:RA不是感染性关节炎,但感染可能做为诱因引起RA发病。目前已发现奇异变形杆菌、大肠杆菌、结核分支杆菌等可能与RA与关。除上述细菌外,细小病毒B19的衣壳蛋白VP-1高表达于活动性RA的滑膜[11],B19急性感染常可引起类似RA的多关节炎发生,部分患者可展成RA。因此认为,B19可能参与RA的发病机制。此外,逆转录病毒,如HVR-5、HERV-K等,可能通过上调原癌基因的表达,增加生长因子及基质降解酶的产生,参与RA关节破坏的进展。其他病毒,如EB病毒、巨细胞病毒等在RA滑膜中检出率较高。这些病毒对于RA有无原发致病性尚需研究。
2.2 超抗原:RA患者血清中存在某些TCR-Vβ基因表达的偏倚,如Howell等[12]证明,TCR-Vβ3、4、17表达增加,提示可能有超值抗原存在,并多克隆激活T细胞。目前已知,关节炎支原体丝裂原(MAM)可通过与人TCR-Vβ17片段结合而发挥超抗原作用,RA患者血清中MAM抗体水平明显增高,提示MAM及MAM样分子可能与RA病理机制有关[13]。
综上所述,RA的抗原研究结果可概括为如下几点:①可能有多种自身抗原参与RA致病。②不同患者的抗原或自身抗原可能不同。③某一种始动抗原诱导RA患者T细胞激活后,可能通过分子模拟识别机制引起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。即便始动抗原消失,针对序列相同或类似的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仍然持续,并引起RA的病变进展。进一步研究这些抗原在RA诱导阶段与HLA及TCR等分子的作用机制是RA研究中的关键,并可能由此对本病的诊断及免疫治疗产生重要影响。
参考文献(略)